医院反诈:给患者的防骗白皮书
您是否接到过“医生”通知检查异常的AI电话?见过和医院一模一样的虚假缴费页面?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,诈骗手段也在不断“升级换代”。2025年春季,针对医疗领域的诈骗活动呈现出新的特点与趋势。
诈骗分子利用AI语音克隆技术,冒充医院领导或科室主任,通过电话指示财务人员转账或要求医护人员提供敏感信息;同时,“虚假医疗补贴”类诈骗激增,骗子谎称国家推出新医保政策或疫情后医疗补助,诱导患者点击钓鱼链接填写银行卡信息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,医疗数据信息勒索成为新威胁,不法分子以泄露就诊记录相要挟,针对特殊疾病患者进行精准恐吓。
骗术一 AI医生的魅影分身之术
A 经典话术:“我是李主任,您昨天做的CT显示血管斑块,现在转账500元优先安排介入治疗...”。
B 破解口诀:“真医生只约复查,要钱转账必是假”。
骗术二 电子病历的黑暗交易
A 新式恐吓:“你三月份的就诊记录在我手上,不打款就群发你的艾滋病检测报告”。
B 事实核查:医院采用就医信息加密存储系统,比银行金库更安全 。
骗术三 候诊区的钓鱼WiFi
A 案发现场:“XX医院-免费上网”信号潜伏在B超候诊区,盗刷连接者支付账户。如果医院的Wifi无需密码就能连接,名称中带有“免费”字样,就可能存在安全隐患。黑客利用或伪造热点诱导用户连接,进而窃取个人信息或植入恶意软件。
B 生存法则:名称带“免费”二字且无需密码的Wifi需警惕,勿连接。
作为守护群众健康的重要阵地,湘潭市第二人民医院特提醒广大患者朋友注意:医院绝不会通过电话索要银行卡密码或要求转账至"安全账户";收到所谓“检验报告异常”“医保卡停用”等短信时,请直接来医院咨询。
医护人员需特别注意:凡接到"领导"要求转账或提供患者隐私的指令,务必通过内部系统二次确认。
建议所有人员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,开启“医疗防骗”专项预警功能。
作者:胡昕辰